我院社科赋能团队再赴江山调研 深耕村志村歌 为乡村全面振兴打造文化新引擎

来源: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等发布时间:2025-07-26作者:张朝霞、李佳莹阅读量:39

722日至23日,我院党委书记王艳、管理学院院长辛金国教授率我院社科赋能团队共计8人,深入江山市开展以村志和村歌为载体、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实践路径的深度调研。江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君,江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郑勤勇、江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斌等陪同调研,江山市委宣传部、农业农村局、党校、档案馆、文旅局、文联、文化馆、文旅集团、乡镇(街道)相关工作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



江山市白沙村是中国方志文化建设试点村,是方志文化兴村的典范。200410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江山市凤林镇白沙村考察时,在村会计毛兆丰家里偶然翻阅到第一版《白沙村志》,嘱托他们说:“你们白沙人做得不错嘛,你还要继续努力啊,把村里搬迁的大变化写进新村志里去!”20多年来,白沙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村志文化为引领,走上了产业带富、军民共建、文化兴村的康庄大道,实现了“儿童不留守、夫妻不分居、老人不空巢”的和美乡村新愿景。

2024年我院社科赋能团队进驻江山,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标志性科研成果——《“志”在白沙:“把大变化写进新村志”的白沙探索与实践》。该书以习近平同志到江山市凤林镇白沙村考察调研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系统梳理了白沙村以村志文化兴村的实践经验,精准刻画了白沙村在村志引领下的蜕变、对周边的辐射效应,以及江山市文化兴村的现实路径,为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本次调研中了解到,该社科赋能成果直接推动了当地相关民生项目立项落地,助力乡村工业园区建设和农民农村工业化发展,在白沙村民“把日子越过越好”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动阐释了我院“立足区域、贴近行业、服务浙江”的办学方针。



社科赋能团队此次再赴江山调研,主要围绕学院承担的与村志村歌相关的三项课题——一项2025年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循迹溯源”专项课题以及两项省“社科赋能行动”专项课题来开展,旨在进一步研究探索村志村歌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路径,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西乡村共富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社科赋能团队一行深入凤林镇白沙村、大陈乡大陈村、新塘边镇毛村山头村及勤俭村等地,重点考察各村在村志赋能基层治理、村歌文化凝聚民心、特色产业驱动共富、哲学理念涵养乡风等领域的创新路径,切实感受在“千万工程”战略引领下“浙”里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座谈会上,杨君高度赞赏我院社科赋能团队主动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责任担当,真诚感谢我院社科赋能成果对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杨君指出,乡村文化振兴急需理论赋能,期待我院继续发挥学科专业优势,通过打造村志和村歌文化金名片,推动乡村文化现象的产品化、情景化和故事化的迭代升级。



王艳强调,江山乡村的“大变化”是浙江省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战略的鲜活缩影,调研组致力于将江山经验提炼成具有浙江文化厚度的标志性成果,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我院将持续发挥省级智库和高校优势,与江山市长期深入合作联动赋能,将江山市以村志、村歌兴村富民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具有理论深度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成果,为浙江省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持续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