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各部门: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提高我院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思政类课程教学成果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经学院研究,决定举办主题教育成果征文暨思政类课程教学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主题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解答大学生理论困惑。
二、竞赛宗旨
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任务,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关键抓手,以回答新时代大学生的理论困惑为主要目的,着力提升思政理论研究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三、竞赛原则
(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
(二)坚持广泛参与、择优选拔;
(三)坚持注重教学基本功和思政教育研究能力;
(四)坚持程序严谨、规范。
四、参赛对象
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全部参加,兼职承担思政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中共党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形势政策系列课)的教师全部参加,鼓励担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和机关职能部门教工报名参加。
五、竞赛安排
(一)选题与讲稿要求
为更好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作用,本次比赛产生的优秀讲稿,将以《真理的味道好香甜:对新时代大学生30个理论困惑的解答》(暂定书名)图书形式正式出版。
选题范围:结合教学中学生所反馈的疑难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特别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选择参赛题目;附件2列举了60个选题,供参考。
讲稿要求:为便于比赛讲稿结集出版,选手应以回答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理论困惑为根本着眼,力求小而深、小而精,切忌大而全、雨过地皮湿;杜绝抄袭,一经发现,提请院纪委处理。
(二)材料提交要求
选手参赛材料提交安排如下:
1.参赛教师于12月20日前向所在单位登记报名,并确定参赛选题题目,并注明出处;
2.比赛前一个月,选手提交比赛选题名称、讲稿的三级提纲;
2.比赛前半个月,选手提交正式讲稿,约6000字,每篇稿子原则上不少于5个注释。(文稿排版要求:正文一级标题用3号黑体加粗;二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三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加粗;正文内容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注释要注重权威性和准确性,不简单引用一般期刊文章,统一用脚下注,示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1页)
(三)比赛环节
比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
初赛提交正式讲稿。拟邀请报刊资深编辑和院外学者教授担任评审专家,根据讲稿质量进行打分排名,评选出优秀奖、三等奖和入围决赛名单;初赛得分前9名进入决赛,根据决赛现场专家评分选出一、二等奖。初赛得分不带入决赛。
决赛采取现场讲课形式,规定时间为30分钟。评委主要从选题意义、内容深度和准确性、语言艺术、教姿教态、讲稿与PPT课件质量、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评分标准另定。
在比赛前,参赛教师提供公开发表的与选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或课题结项成果,作为评审参考,本次比赛暂不作为打分项。
鼓励参赛教师提供两个及以上的选题讲稿,评委将对所有讲稿进行打分排名,每份讲稿独立评奖,并选择其中一份最优讲稿进入讲课决赛。
决赛现场不安排学生听课、互动,教发中心组织青年教师现场观摩。参赛选手面对评委和观众进行讲课,根据各自参赛需要,选手可携带教学模型、挂图、激光笔等教具。
六、竞赛奖励
(一)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拟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1名,优秀奖若干名。获奖选手参赛作品将择优遴选,结集出版,特别优秀的推荐发表。
(二)奖励机制
获得校院赛二等奖及以上等级的教师,学院给予奖励;奖励额度按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教学竞赛奖励办法(试行)》(信工办〔2022〕9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项岗位津贴发放管理暂行办法》文件执行。获学院一等奖的教师,当学年教学业绩考核具备评A级资格。
七、其他事项
1.党委宣传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学院工会、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成立本次思政类课程教学竞赛工作组。参赛材料汇总、初赛环节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安排落实,决赛环节由教发中心协助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
2.比赛以各二级单位党总支为单位进行宣传布置与组织动员,做好参赛选手推荐、明确选题意向等工作。
3.各二级学院(部)教学办、机关党支部负责填写报名汇总表(见附件),于12月27日(周三)前报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系人:张蕾(马院)。
附件:1.思政类课程教学竞赛报名汇总表.docx
中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