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2025年青年教师助讲培养集中培训圆满收官 ——AI赋能教学创新,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发布者: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发布时间:2025-10-23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要求,帮助新进青年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掌握融合AI与智慧工具的教学创新方法,10月22日下午,学院在E113教发中心智慧教室举办《融合AI与智慧工具,打造高效创新课堂》主题讲座。本次讲座邀请计算机学院孙志海教授主讲,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姚美琴主持。 



      作为深耕《离散数学》教学改革多年,斩获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的资深教师,孙志海教授以其主持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离散数学》为核心案例,从课程建设逻辑、教学实践路径、成效转化落地三个维度展开分享。他指出,《离散数学》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101计划”核心基础课,面临知识点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共性痛点,而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技术赋能+资源重构+模式创新”。 在课程设计环节,孙志海教授详细介绍了“一中心二平台三阶段六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框架: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依托超星AI平台与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将教学过程分为“低阶知识输入(思政与AI元素融入)—中阶实践应用(分层任务设计)—高阶创新产出(竞赛与企业项目)”三个阶段,实现思政元素、AI工具、校企资源、竞赛驱动、线上线下、知识能力的深度融合。他现场展示了如何通过AI助教实时答疑、知识图谱个性化推学、超星平台智能批阅等功能,构建“课前线上预习—课中精讲互动—课后实践拓展”的闭环教学体系,例如在“函数”章节教学中,结合“天问一号”火星照片增强案例,既讲解离散数学原理,又融入科技强国思政元素,同时引导学生用Python实现图像算法,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三位一体。 在教学成效分享环节,孙志海教授以数据和案例说话:其团队通过“学生闭环(动态考勤+分层辅导)—共同体闭环(教师协同+资源共享)—专业闭环(课程衔接+学科竞赛)”,使《离散数学》课程及格率稳定在98%以上,学评教连续十年获评“优秀”;指导学生获国际级竞赛银奖2项、国家级奖项30余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6项;课程成果还入选首批“智慧课程新疆行”计划,向全国推广共享。这些成果让在场青年教师深刻感受到,技术赋能教学不仅能提升课堂效率,更能为学生成长搭建“理论—实践—创新”的完整路径。 讲座互动环节,青年教师围绕“AI工具入门技巧”“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方法”“校企资源对接途径”等问题积极提问,孙志海教授结合自身经验逐一解答,建议青年教师从“小切口”入手,先尝试将AI助教、在线题库等工具融入常规教学,再逐步探索混合式教学设计。青年教师们纷纷表示,讲座内容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性,尤其是《离散数学》从“抽象难学”到“生动实用”的转变案例,为自己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范本。



      此次讲座是学院2025年青年教师助讲培养集中培训的收官之战。自9月17日启动以来,培训围绕“师德师风筑基、教学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培育”三大核心,累计开展8场专题讲座(含校史校情、课程思政、AI教学工具等主题)与2次现场教学。培训帮助青年教师快速熟悉高校教学规范,掌握数字化教学技能,为其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合格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持续完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通过“传帮带”共同体、教学创新工作坊、跨学科交流等形式,推动先进教学理念与技术的常态化分享,助力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快速成长,为学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