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健康教育-急性结膜炎与手足口病防护专栏

发布者:公共事务管理处发布时间:2025-10-23浏览次数:13

一、疾病简介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16型、EV71型等)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春夏季为高峰,但在高校等集体生活环境中仍可散发。病情通常较轻,但极个别重症病例可并发脑炎、肺水肿等。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可由病毒、细菌或过敏因素引起。病毒性结膜炎传播速度快,常在夏秋季集中暴发。主要影响眼结膜,传染性强,容易在宿舍、教室等场所传播。


二、常见症状

1.手足口病

发热、咽痛、乏力等;

手足、口腔及臀部出现小疱疹或溃疡,有轻微疼痛感;一般病程7–10天,症状缓解后自愈。若出现持续高热、频繁呕吐、嗜睡或肢体抖动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2.急性结膜炎出现眼红、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

可能出现眼睑肿胀、分泌物增多(晨起睁眼困难);

通常双眼先后受累,多数患者1周左右好转。


三、传播方式

疾病

主要传播途径

特点

手足口病

粪口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

潜伏期 2–10 天,传染性强

急性结膜炎

接触传播(毛巾、枕头、洗脸盆等)、飞沫

潜伏期短,环境污染易致传播


四、自我防护要点

1.手足口病防护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返宿后都要用流动水洗手;

不共用餐具、水杯、毛巾等个人物品;

保持宿舍与教室通风清洁,定期消毒桌面、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面;

合理饮食:食物煮熟煮透,不吃生冷,饮用安全水源;

出现发热或皮疹时应及时就医并暂时隔离,避免接触他人。

2.急性结膜炎防护

不揉眼、不共用洗脸毛巾或枕头;

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

感染者应暂停上课或社交活动,独立使用毛巾和床上用品;

定期清洁眼镜、手机、门把手等接触物;

避免在泳池或人群密集场所停留时间过长。


五、就医与报告提醒

出现皮疹、发热、口腔溃疡(疑似手足口病)或红眼伴分泌物增多(疑似结膜炎)。
应及时前往校医院或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不可自行购买激素或抗生素眼药水使用,以防加重感染。

同宿舍、同班出现两例及以上类似症状,应立即报告辅导员,以便开展环境消毒与健康监测。


六、温馨提示

手足口病的患者在症状消失后仍可排毒约一周,因此康复后仍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红眼病期间应避免佩戴隐形眼镜,以免加重刺激。

宿舍、教室共用物品应定期清洗消毒,使用含氯或含酒精的消毒剂效果较好。

一双干净的手,能阻止数十种疾病的传播。让我们从不揉眼、不共杯、不乱摸开始。
用细节守护健康,用自律守护明亮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