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简介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主要分为甲型和乙型,每年秋冬季至次年春季为高发期。流感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常在学校、宿舍、教室等人群密集场所发生聚集性病例。
二、常见症状
突然发热(体温可达 39℃ 以上)
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
咽痛、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起病急、症状重、全身反应明显。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三、传播方式
流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吸入。
2.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门把手、手机、桌面)后,再接触口、鼻、眼等部位。
3.空气气溶胶传播:在密闭空间内,病毒可能随气溶胶短距离传播。
四、自我防护要点
1.接种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最有效的措施,建议每年秋季(9–11月)接种。
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在饭前便后、咳嗽或打喷嚏后。
3.保持环境通风:宿舍、教室每天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4.合理佩戴口罩:在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场所佩戴口罩,出现咳嗽或发热症状时更应佩戴。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提高免疫力。
五、就医与报告提醒
出现持续发热、咳嗽、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前往校医院或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请勿带病上课或参加集体活动,以免传染他人。
同宿舍、同班若出现多人同时发热,应立即报告辅导员。
六、温馨提示
1.流感病毒可在门把手、桌面等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使用消毒湿巾或含酒精棉片擦拭可降低传播风险。
与流感患者同宿时,应避免共用毛巾、水杯、餐具等个人物品。
2.适当晒太阳有助于维持体内维生素D水平,增强抵抗力。
流感虽常见,但并不可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主动接种疫苗、及时就医,就能有效保护自己和他人,共建健康校园。

